生产队时期是允许集体搞副业的,一家一户也可行。

常言说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生产队时也一样,不是一团漆黑,大政方针没有错。光明灿烂的一面。这种认识可以从当年的指导思想(口号)看出来。比如:

以粮为纲,多种经营。

抓住粮食生产,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。

绝不放松粮食生产,积极开展多种经营。

等等。

多种经营”也好,“牧副漁发展”也罢,都是生产队的有利,而于社员家庭副业是有限制的。

那是个一大二公时代,讲究集体主义,把集体的长处当成社会主义优越性,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,社员们都晓得“大河有水小河满”的意义。以此提高思想觉悟,激发劳动生产积极性,憧憬“楼上楼下电灯电话,吃白面馍馍”未来而大干社会主义。

政策提倡生产队五业并举(农林牧副渔),计划种植。首先保障粮食种植面积,也就是今天的端牢饭碗意思。

其次是棉烟麻油经济作物发展。也就是今天的“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”。

经济作物的种植是有百分比计划的。所有生产队必须有菜园子,让社员有蔬菜吃,葱姜蒜韭菜,黑、白菜,讲究社员四季有菜吃。

生产队不仅有菜园子,还种瓜果李桃。每当夏秋季节,隔三差五都会听到果园把式“分瓜啦,分桃啦,分萝卜啦”的吆喝。

上头有政策,生产队就因地因勢而宜发展副业生产。比如:饲养猪羊鸡鸭鹅家畜家禽。开办农产品深加工,如做豆腐,榨油,编织,制砖瓦,栽芦苇、莲藕蒲草等等。这个不限制的。

那年月机械化水平低,发展大牲畜倍受重视,主要作役用,可以去市场买卖,但不允许生产队屠宰,退役的牲畜也必须交由食品站处理。私宰大牲畜是要处理人的。

计划经济的大集体时代,生产队的所有产品,都必须“先国家后集体,最后才是社员的”。歉收年景,社员宁肯口粮不保,也是要保障公粮、征购任务圆满完成的。那时的农村有个口号是:“自己勒紧裤腰带,也要保证解放军、工人、市民不饿肚子。"

即使丰年有余粮,也不能多分口粮,标准是“够不够360(斤)。粮不够,瓜菜代。”多余产品必须卖给对口部门,如粮油作物卖粮所,绵烟麻、水产品卖供销社,家畜家禽卖食品站。这些官商衙门一般不下乡,坐等上门。

倘若你另寻门路,即使多卖钱,不装私人腰包,完全用于扩大再生产也是投机倒把,轻者没收工具物品,风头上就要坐牢!

那个时段分过自留地,后来收回了。养点猪羊鸡鸭可以,常常有“三统一五提留”任务指标。市场开放时可以去销售,严管时期,征购期间,国家管控物资不可卖,硬卖也是投机倒把。

最后的话:1、生产队时是允许搞副业的。以集体为主。农户家庭只能小打小闹,不叫资本主义尾巴。

2、搞副业生产要靠资源,靠地理位置,靠人才。搞得好生产队集体与社员就幸福。搞的不好就过苦日子。

3、计划经济时代,粮食、战备物资(棉花可用于国防)、统购统销物资,一定时间段内的有些物品不可私自买卖、交换,挪东到西。否则就依投机倒把论处。